近年来,各类相亲交友网站和软件层出不穷、五花八门。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瞄准了单身男女群体,通过虚构交友平台“客服”身份、量身打造“高富帅”“白富美”人设,精心上演“爱情剧本”,只为实施诈骗。近日,经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赵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镇江的俞女士曾经在某相亲网站上注册过个人信息,但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不久之后,她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相亲网站的客服,并询问俞女士的个人情况,在听说仍是单身后,主动提出要帮她牵线搭桥。
俞女士提供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和择偶要求,没过多久,这名客服便筛选了一位符合俞女士要求的男性,并将其微信号推送给了俞女士。
添加好友后,对方介绍自己在证券投资公司工作。两人相处过程中,对方透露自己有个“稳赚不赔”的内部消息,俞女士先是投入了10万元“试水”,发现产品收益真的如对方所说的一样很可观,陆续又投入了70多万元。2023年10月,俞女士想将自己的本金提现,但一直没有成功,询问对方后,对方竟玩起了“失踪术”。
这时,俞女士再与当时热情牵线的客服联系,对方却也消失的无影无踪。意识到被骗的俞女士立刻前往公安机关报警。同年11月,被告人赵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据查,2023年3月,待业在家的赵某从网上接到了一份关于冒充相亲网站客服的“兼职”。工作内容很简单,上家会发来打包的批量电话号码,赵某挨个添加微信好友,询问对方是否有择偶需求。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赵某会根据对方的要求量身定制“高富帅”或“白富美”人设,再将上家提供的微信号推送给对方,并撮合两人互加好友。这时,赵某就可以“功成身退”了。每一次的成功牵线,赵某便可以领取200元的报酬。
2023年3月至11月,在利益的诱惑下,明知“牵线”背后可能涉及违法犯罪的赵某,仍旧铤而走险,帮助诈骗分子伪装身份,诱导俞女士等被害人走进诈骗圈套,并从中非法获利10万余元。
2024年11月,该案被移送镇江市京口区检察院依法审查起诉。同年12月,京口区检察院经审查认定,赵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犯罪提供推广帮助,从中非法获利,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2025年3月20日,法院经审理全部采纳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对赵某作出上述判决。
检察官提醒:网络交友要谨慎,接到自称平台客服的电话和短信要理性对待,加强防范意识,始终坚持不轻信、不透露、不扫码。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一定要注意保护证据,维护好自身权益,切勿让“心动”变“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