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热辣滚烫”的“苏超”赛场,一边是纸墨飘香的“书超”图卷。连日来的高温没有影响读者的热情,7月7日傍晚,第十五届江苏书展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落幕,交出人文经济新答卷——
好书上新,大咖齐聚
这是属于读者的盛会
今年江苏书展有超10万种出版物参展,远超去年8万余种。漫步书海,可聆听历史的回响,感受时代的精神。

“书香汇苏韵 阅读悦争先”主题馆设置了“新时代新经典”“新使命新实践”“新探索新担当”3个板块。“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展台为广大党员干部吹来清风,而步入由抗战史专家陈红民教授担任学术主笔的“抗战为什么赢”图片展,一帧帧黑白图片、一部部抗战史研究新作,成为年轻一代走进厚重历史的蹊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系列视角新颖的抗战题材新书在书展首发。张新科《铁语》以小说笔法揭开中韩携手抗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章剑华《故宫叙事:百年守宝传奇》解密抗战期间故宫文物南迁。“这也是一份献给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的礼物。”章剑华说。
“这些书打破了我对历史著作的刻板印象。”大学生读者苏蕴记下了她感兴趣的书名,“我还听了《文明的重建:战后德国五十年》一书的分享会,对我触动很大:我们要记住历史,而不是记住仇恨。”
“首发经济”走俏书展,苏籍名家青睐在此举行新书“首秀”。刚从马来西亚出访归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就冒着高温赶赴苏州,带着新书《金陵四十八景》,第15次在江苏书展“签到”,“没有书展读者的热情期待就没有我的笔耕不辍,只要书展一直办,我就一直来!”
重视名家大咖的磁吸效应,在办“展”的同时办好“会”,是江苏书展重要的“流量密码”。今年苏州展场举办阅读推广活动190余场,略少于顶峰时期的200多场,主办方对活动质量严格把关、宁缺毋滥。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参加了4场分享活动,处处读者云集,这位76岁的白发先生成了最忙的人;“新华书房”读书分享会上,葛剑雄、鲍鹏山、童岭等著名学者与读者零距离交流,以“旧书新知”,会“旧友新朋”,在开展之际迅速燃旺人气。
两位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同聚江苏书展,成为书香佳话。7月6日晚,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邀请“安奖”插图名家罗杰·米罗和波兰插画家伊娃娜·奇米勒斯卡来苏州逛展。听说有读者专程从广东赶来,曹文轩与读者热情合影,资深出版人徐海在朋友圈分享了这动人一幕。
好书不贵,读者得实惠。今年书展上出版社“内卷”愈热,除了普遍打出六五折,“买书送帆布袋、冰箱贴、钥匙扣”等优惠福利赠送不停。今夏《长安的荔枝》热播,马伯庸作品出版方博集天卷以一株“粉色荔枝树”为主题元素,吸引读者逗留选购。反映古代职场“打工人”的马伯庸“见微”三部曲销量不错,书展还没结束,500本《桃花源没事儿》就销售一空。
服务分众读者
一抹书香,“全龄友好”
“这里的味道好‘香’啊!”一走进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就有小朋友欢呼起来。

暑期是青少年阅读的黄金期,也是出版社抓住“考后经济”的窗口期。江苏书展在服务青少年读者方面不断深耕优化,本届书展首次携手2025全国少儿图书交易会,释放重磅展会“叠加效应”。2025全省青少年学生阅读活动现场启动,10余位顶尖阅读名家名师共话“快乐阅读”。“首批青少年阅读推荐书目”发布,5类70种图书涵盖不同学段,为构建青少年阅读生态提供参考。
近年来,江苏书展拥抱科技进步的脚步加速。除了举办“AI时代,基础教育的变革”研讨会、“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科学教育与科普阅读”,主办方还引进了一系列可体验、可沉浸的科普项目。列入“上海文旅元宇宙示范项目001号”的“机遇时空”全感VR乐园走进书展现场,扫码后可“跳进一页书”的广西师大出版社VR沉浸悦读项目吸引了众多孩子,“我的航天课”体验项目只需戴上VR眼镜,就能跟着“祝融号”“嫦娥三号”“玉兔号”开启太空漫步。
不只“儿童友好”,更是“全龄友好”。家住苏州落星桥的金奶奶在书展等朋友时,工作人员给她送上矿泉水和扇子,她对养生讲座等阅读活动赞不绝口。为了陪同母亲,金奶奶女儿沈女士今年第二次来到江苏书展,不经意间爱上了“家门口”的“宝藏盛宴”——
“我们连着听了几场活动,收获超出期待。原以为《医说续编》分享会讲的是‘问诊开方’,没想到给我补上了‘吴门医派’的一课。城市文旅读本《打卡苏州》,让我这个苏州人更了解苏州。因为《对联课》首发我认识了南大程章灿老师,他听说活动当天是我母亲虚80岁生日,还手书了一副对联送给她。”
在“书超”,“素人”也能站C位。“《扬子江文萃》全国文友见面会”吸引天南海北的作者相聚苏州,他们笔下的平凡琐事、人情百态如涟漪般扩散。“致敬‘文学山房’第三代传人江澄波先生”分享会上,江老从废品站中抢救古籍、毕生传薪守志的故事,激励更多读者呵护文脉、为中华民族照亮“心灯”。
一脉书香积蕴十五载,盈盈不绝,无远弗届。苏州园林工人俞师傅穿着工服来逛展,说“劳动归劳动,工友们托我来找本书”。93岁书迷袁鑫根连续五六年打卡书展,他说:“书是提供精神思想的最好方法,书本为时代献出了一点精神,买一本好书,相当于多‘活’了几个月……”
平台聚能,服务优化
书展“尖子生”这样炼成
以往,江苏书展是一台“书香盛宴”;今年,“书超”成为文旅商展一站式融合的综合性城市空间。
“江苏是全国最早出台促进全民阅读地方性法规的省份,十几年来,江苏书展有力传播了书香文化,但在扩大文化消费、释放平台功能方面还做得不够。”主办方的一句心声,道出江苏书展从“优等生”迈向“尖子生”的密码。今年书展增设“品质文化生活展区”“文化主理人长廊”,占展馆总面积的8%。低廉的租金、真金白银的补贴,为扶持“小店经济”作出探索,也使书展成为城市功能的浓缩与集合。

20多家非遗小店聚集书展,借海量客流探索创新之路;利用展馆灰色空间建成的“文化主理人长廊”,进一步延长了读者逗留时间。听说背出一首古诗可以减掉16元,“金坛雕版线装印刷非遗工坊”处童声琅琅。有读者在小摊上购买了一幅“蓝晒法”制成的文创小图,紧接着就被“种草”了店主家的咖啡馆。主理人笑言:“我家手冲堪称一绝,就在十全街,邀你来尝尝!”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间断的零售书展,15年来江苏书展不断提升服务效能——禁止出版社使用“小蜜蜂”叫卖图书,保障读者阅读体验;活动舞台之间隔开距离,尽量做到互不干扰;“听劝”优化观展动线,让“无名小店”也能被“看见”;各类饮品美食一应俱全,随时为读者逛展“补充能量”……
张家港读者朱珊萍参加过至少四届江苏书展,感觉书展“越来越好逛”:“我给女儿买了马伯庸和东野圭吾的书,总价472元,打完折又用券,只花了不到170元,我也在非遗小店里认识了新的匠人朋友。”因为书展,南京读者余先生和十几年没见的苏州朋友重聚金鸡湖畔:“浮生匆匆,是这一抹书香让我们停顿。”
以书会友,因展结朋。15岁的江苏书展像一瓶美酒,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风尚越酿越浓。“书香社会”在这里显影,“美好生活”由此具象,这份全民阅读的精神风景,是今夏最美的“书卷一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