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邂逅“苏超”,热情已经溢出屏幕……
2025-07-06 22:52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孙波  
1

盛夏七月,炙热的天气与火热的“苏超”热烈呼应!7月5日至7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镇江站暨非遗助力“苏超”展示活动在镇江市体育会展中心举行,全省13个设区市的6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齐聚活动现场。非遗集市设置了“苏”式好物、“超”级好吃、“足”够好玩等三大区域,以静态展陈、活态展示、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呈现江苏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

非遗集市活动期间恰逢“苏超”第六轮镇江队主场迎战泰州队,广大球迷除了为心爱的球队呐喊助威,还可顺便逛非遗集市、购非遗好物、品特色美食、参与互动体验,共赴非遗之约,共享文化之美。

“苏”式好物,水韵江苏特色尽显

在“苏”式好物区,南京铜雕、无锡珠绣、常州象牙浅刻、南通空竹、苏州玉雕、镇江龙脉山刻瓷、盐城真丝地毯、扬州漆器、宿迁旋木雕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展示了匠心独运的传统技艺,一些带有“苏超”元素的非遗文创产品吸引众多球迷、游客的关注。

镇江龙脉山刻瓷是以瓷器为载体,融合绘画、书法与镂刻工艺的传统技艺。龙脉山刻瓷区级(高新区)代表性传承人胡岚表示,这次非遗集市展示了一套以“苏超”13支球队队徽为主题的刻瓷作品,很具有收藏价值。

南京铜雕是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圆雕为主,艺术品类目前在国内较为独特。南京铜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雷洪涛表示,圆铜雕是用铜材进行立体雕镂,这次他专门带来了一个铜雕足球,让球迷、游客现场体验铜雕足球的锻造工艺。7岁小球迷周裕东由于没有买到镇江队对阵泰州队的球票,周六他来到非遗集市,体验了一次铜雕足球的制作工艺。在雷洪涛的指导下,周裕东的一锤一凿在铜材上敲打得有模有样。

镇江非遗项目芦苇编织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俐刚表示,他用普通的芦苇材料将十二生肖、十二星座与足球相结合,创作了一组作品,寓意每一个关心“苏超”的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在非遗集市上,还有很多围绕足球元素创作的非遗文创产品,如手工制作带有“苏超 圆满”字样的足球大香包,编织有“比赛第一 友谊第十四”字样的镇江绳结编织文创产品,造型像世界杯奖杯一样的扬州通草花作品,足球样式的无锡珠绣耳环饰品,脚踩足球的醋坛宝宝丝网花文创产品,等等。

“超”级好吃,苏式美食岂能辜负

自古名城出名食。在镇江流传着颇具顺口溜色彩的《三怪谣》:“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在“超”级好吃区,聚集了众多具有镇江地方特色的风味美食。

作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镇江源春肴肉制作技艺在非遗集市上大受球迷、游客的欢迎。源春肴肉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国杰是一名足球爱好者,他曾率领源春肴肉足球队参加贵州榕江的“村超”比赛。吴国杰表示,源春肴肉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作为休闲食品的肴肉,球迷可以一边看球一边品尝美食。

镇江“三大怪”之一的锅盖面,是镇江家喻户晓的传统面食。锅盖面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洪中介绍,锅盖面用碱水和面,将面团放在面板上压制,然后切细下锅,再用一个杉木锅盖压在面汤上。小锅盖不仅能打住“浪头”防止面汤溢出,还能压住翻滚的面条让其快速成熟。来自南京的球迷王波说:“每次到镇江来,我会吃一碗锅盖面。我对泰州队球员巴特印象深刻,他的那一记‘倒挂金钩’进球很精彩,希望双方能为球迷奉献一场精彩比赛。”

茅山砂锅鱼头汤是镇江的非遗美食。茅山砂锅鱼头汤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窦朝亮表示,茅山湖水质好,所产的花鲢鱼个头大,大火炖煮后,只需加入少许调料,即可烹饪出美味鲜香的鱼头汤。来自泰州的陈老板是一名资深球迷,在品尝鱼头汤后表示:“汤浓味醇,鱼肉滑嫩,清香四溢,回味无穷。”

洞庭山碧螺春冷泡茶在非遗集市上很受球迷、游客的喜爱。碧螺春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邹光旗表示,茶水在冰箱里冷却12小时后,不仅能保留茶叶的香气,还减少了苦涩味,使得茶汤更加清爽甘甜,是夏日消暑解渴的良品。这次带来的洞庭山碧螺春冷泡茶现场一售而空。

糖画,民间俗称“倒糖人儿”,是南京市非遗代表性项目。糖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张阳介绍,绘制糖画要先熬糖,将麦芽糖、白砂糖、饴糖、水按一定比例放入锅中熬制,熬糖的关键在于火候和温度。在这次非遗集市上,“苏超足球款”糖画很受小球迷青睐。

在“超”级好吃区,还聚集了众多江苏地方特色风味,如南京盐水鸭、徐州山楂糕、淮安茶馓、中庄醉蟹、常州窑光里冰糖圆蹄等,以及镇江的扬中河豚、恒顺醋饭等美食,让广大球迷、游客在家门口就能一饱口福。

“足”够好玩,足球元素一览无遗

在“足”够好玩区,广大游客、球迷可以体验镇江泥塑(太平泥叫叫)、徐州香包、惠山泥人、涟水布艺、沙洲风筝、京口面塑等兼具传统与新潮的手作项目,亲身感受非遗的时尚和趣味。

太平泥叫叫是镇江市的一项传统民间艺术,以当地黄泥为原料,经选土、捏制、通哨、烧制等十余道工序制作而成,其造型别致兼具乡土气息。太平泥叫叫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莹介绍,她创作的《镇响赢》系列作品,首次把非遗与“苏超”相结合,独特的哨音极具辨识度,镇江队与泰州队比赛前,球迷可以购买这款产品,为自己心仪的球队吹哨助威。

镇江京口面塑区级传承人陈斌表示,他制作了一个“白蛇传苏超战队”面塑作品,该面塑运用传统面塑技艺,将《白蛇传》中的人物以青年人喜爱的Q娃造型融入其中,趣味演绎了“白娘子与法海抢球斗法,许仙守门”的故事。

民间绣活(涟水布艺),是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涟水布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建涛介绍,这款河豚足球宝贝钥匙扣,是专门为广大球迷赶制的文创产品,河豚足球宝贝头顶脚踢两只小足球,造型独特、寓意美好,受到球迷喜爱。

黄振凤是缝纫机绣工艺的镇江市级非遗传承人,为了展示传统手工艺作品的精美,她专门制作了一套13个设区市足球队队徽的团扇作品。镇江剪纸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秀红则精心设计了很多造型各异、与足球相关的剪纸作品,其中《镇开心》构思精巧、寓意吉祥,图案中有三只飞鹤、两只河豚、一只足球的图样。“这幅作品寓意一‘豚’‘鹤’气,友谊第一、比赛第十四。”陈秀红说。

玩得很嗨,文商体旅有机融合

“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镇江站暨非遗助力苏超展示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全民赛事如何与文旅消费业态融合,怎样踢出文体旅融合的‘好球’,我们一直在积极尝试。”

在镇江队与泰州队的比赛之前,主办方还为广大球迷、游客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演活动。现场,多个演出团队表演了拿手好戏,节目内容涵盖传统民歌、戏曲联唱、歌伴舞、武术表演等表演形式。《盛世鼓舞》给人带来一种激情昂扬、震撼人心的节奏感;《水车号子》唱出了南乡田歌的乡土气息;非遗表演《遗·韵》创新了戏曲文化表达形式;武术表演《武之魂》展现了力与美的交融,一招一式尽显武术精髓。活动期间,还举办紫金奖“非遗创新设计赛”优秀作品展。

值得一提的事,主办方还紧抓“苏超”比赛时期和暑假,在镇江各板块联动举办非遗“六进”活动,如“非遗在社区 文化共传承”系列活动、“山河敦 邦韵深”戴敦邦的诗画中国展、“指尖山河 泥韵春秋”——镇江泥塑艺术展、“津彩一夏 镇好有戏”非遗戏曲演出、紫金奖“非遗创新设计赛”优秀作品展等17项配套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畅享精彩非遗,让非遗助力“苏超”展示活动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

“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活动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联动全省各设区市,精心整合优质非遗资源,打造全新的非遗体验场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截至目前,已在南京、扬州、无锡、苏州、淮安、常州、南通、镇江举办8场,接下来将陆续走进省内其他设区市。至今年12月,全省各地将围绕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因地制宜开展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500多场,让非遗贴近大众,让每一名参与者都能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共同守护和传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波

标签:
责编:陆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