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安排”到“全景浸润”:劳动教育的深度跃迁
2025-06-26 10:39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在“双减”释放的广阔育人空间里,南通市海门区海南小学以“五爱五结合”为纲,构建全景式劳动教育体系,并不断推动劳动教育的进阶之旅,在“真、深、新、广、值”的维度上焕发蓬勃生机。

从“被安排”到“主动干”:主体觉醒,生态共建,让劳动更“真”更“广”

学校打破任务摊派,构建开放场域,点燃学生内生动力。岗位劳动实行“三级竞聘”,学生自主择岗、竞争上岗,在班级管理员、年级“红领巾值周岗”、校级清洁区责任人的角色中,体会“校园主人翁”的担当。学生还可自主申报校园优化方案,如设计“校园失物小管家”、策划“课间微运动空间”……

家校社协同是“广”度生态的关键。家长化身农耕园指导团,社区提供公益大舞台,社会实践从“学雷锋月”到长江环保行动,再到为环卫工人送姜茶,劳动成为联结社会的真实纽带。学生从被动执行者变为积极发起者、组织者,在真实问题解决中体验劳动的价值与尊严。

从“跟着做”到“创着玩”:技术赋能,素养深耕,让劳动更“新”更“深”

劳动教育超越简单模仿,迈向探究创新与智慧的融合。“盼盼农耕园”成为STEM学习天然实验室。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监测、记录环境数据,并观察植物生长变化,形成自然笔记;研究“厨余—堆肥—菜园”微循环,理解生态链,将传统农耕升级为跨学科的科学实践。

家务劳动升级为“智慧优化”项目。学生研究流程改进,设计收纳方案;以工程思维改造废旧物料,动手制作创意小工具;植入项目管理思维,通过记录水电数据、分析电器能耗,制定家庭节能方案并验证效果。公益实践采用设计思维。如针对社区宠物粪便问题,学生调研成因、设计宣传方案、制作环保拾便箱并组织落地尝试,在系统性解决问题中锤炼核心素养。

从“练技能”到“悟精神”:价值创造,精神涵育,让劳动更“深”更“值”

学生将劳动成果转化为社会价值。手工社制作实用的杯垫、挂;科学社研发“无患子环保清洁剂”,并将配方与产品分享给社区家庭。在“非遗工坊”项目中,学生跟随老师研习竹编、刺绣等技艺,不仅复刻传统工艺,更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创作生活用品,从中领悟劳动蕴含的文化基因与工匠精神。

劳动周期间,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劳动勋章、研习大国工匠事迹并制作致敬名片等实践,深度激发其对劳动意义的思考。“绿肺行动”则通过叶子工厂实验、书籍循环计划等,将劳动精神升华为对生态文明的自觉担当。

这场从“身动”到“心动”、从“操作”到“创造”的蜕变,彰显了劳动教育的时代生命力。当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定义问题,在科学探究中优化方案,在价值创造里体悟责任,劳动的种子便在心田萌发为创新力、责任感和文化自信的参天大树,全景浸润的劳动教育也实现了深度跃迁。

标签:
责编: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