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专家面对面|南京市中华中学:连续7年获得“突出贡献奖”!“百年名校” 的实力与温度“不一般”
2025-07-08 14:2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葛灵丹  
1

中考是人生重要一环,7月8日,南京市2025年中考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将正式开启。值此节点,7月7日上午,南京市中华中学副校长钱华走进由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联合推出的“2025乘风破浪任你行·中招专家面对面”直播间,为考生和家长详解2025年招生计划、最新政策和办学亮点。

“一校两址、一体化管理”,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子

提到南京的老牌名校,有一所学校一定绕不开——它诞生于 1899年,历经126年风雨依然焕发活力,它就是南京市中华中学!

一百多年的时光里,学校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如今,它以 “一校两址、一体化管理” 的创新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子。

中华中学是南京市教育局的直属学校,也是南京老百姓心中的四大名校,学校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例如工程院院士魏正耀,中国的南丁格尔黎秀芳,东南大学前校长、中科院院士黄如女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芮勇先生等。2011年,中华中学高中部整体搬迁到了河西,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也成功打造了河西教育板块最亮眼的一张名片。雨花校区今年是第五年招生,目前已经有了两届优秀毕业生,如今中华中学兴隆校区、雨花校区“一校两址、一体化管理”堪称南京优质高中多校区办学模式的典范。

中华中学首创了“两校区一体化”管理的概念。“目的是希望对每一个中华中学的学生负责,让所有来到中华的孩子,在任何一个校区都能享受到中华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浸润到中华中学原汁原味的文化氛围中。”据钱华介绍,中华的一体化管理,具有四大核心:第一,是统一规章制度、考核和评价表彰。第二,是统一师资队伍,在中华,老师跨校区教学是一个常态。第三,是统一课程进度、考试评价,还有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第四,是统一重点工作、重大活动。中华的一体化管理能够落实的关键因素就是两个校区非常近,全程快速路,两个校区通勤只需要15分钟。“我们李书记或者朱校长每天早晨都会去转一转。其实他们平时如果在兴隆校区从高三走到高一,这个一圈下来也需要15分钟,所以这也是我们两个校区之间得天独厚的优势。”钱华说,如此近的距离,师资的流动、线下的教研教学活动开展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此外,中华中学还建设了跨校区的听课系统,建立了实时互通的各种功能室,让两个校区的线上线下交流都非常顺畅。

来自权威部门的肯定!连续7年获得南京市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奖

“突出贡献奖”,这是每年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开展高中绩效评估中最权威、最重磅的奖项。中华中学连续7年获得了这个奖项(这也是市直属学校中的唯一)。“而且去年10月,我们还作为直属学校的代表作经验介绍,可以说这是官方对我们办学业绩的一个充分肯定。”钱华欣喜地告诉记者,“尤其是去年,我们雨花校区有了第一届毕业生共248人,其中194人南京市进步名次在1000位次以上。(当时第一届毕业生中考进入南京市前3000名的学生仅1人),今年我们有了第二届毕业生,不仅整体的推进非常高,平均每位同学推进了1400个位次,今年我们还有更大突破,雨花校区有一位同学已经提前锁定了清华大学。”

据介绍,中华中学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不仅有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还有省特级教师4人,正高级教师13人。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培养工程教师总数达19人,其中“苏教名家”培养对象2人,省“333高层次人才”14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领航名师培养对象2人。南京市斯霞奖获得者4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40人,覆盖了学校语数外物化生史政地、体育、技术等十一门学科,南京市青优和杰青共56人。各学科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能力强,带动并引领了教研组的良性发展。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南京市学科带头人”评比中,中华中学一举收获了6位学带,在全市也处于前列。

   “新高一的师资如何?”针对家长们都很关心的问题,钱华也作了解答:“一般来说,新高一的团队绝大部分都是由上一届高三的教师构成的。我们这届的高三又是非常优秀的团队,创造了很惊艳的成绩,马上回到高一,我相信家长们都会非常欢迎的。”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让每个孩子都“闪闪发光”

中华中学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更有着独特的做法。“我们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绝不仅仅是针对少数学生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在不同的学科中、不同的技能中做到拔尖,我们提倡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他擅长的领域中得到拔尖。”钱华表示,中华中学就是在这样的育人理念基础上,不断探索,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思维教育”:新高考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中华有全省首家普通高中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中华中学构建了从必修到选修的思维进阶体系:面向高一学生开设批判性思维校本必修课,面向高二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选修社团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高阶思维模式。我们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也始终围绕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为目标开展,通过三年的教育教学浸润,中华的学生不管在高考还是人生的大考中都学会用批判性思维考虑问题。我相信这样的优秀思维品质一定会让他们的人生道路走得更长远。

第二,“双高协同”:中华中学与南京大学构建了深度协同育人机制,在两个校区分别设立“南大卓越班”,通过“双导师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对接。南大教授团队定期驻校授课(这是真正走进课堂),与本校教师形成教学合力。高一学生从入学起参与课题研究,通过双向选择匹配南大教授作为学术导师,教授选拔“高中研究生”进行深度指导。

南大“零年级计划”先修课程落地共开设了两门课程,一门是地理科学先修课程——地球与行星探秘计划(兴隆),另一门是化学与生命科学类先修课程——化学的魔法与生命的密码(雨花)。让学生在校即可修读大学认证课程,学分将会计入未来大学学业体系。像今年我们学校预计会有三十多人达到南大,这些孩子中先修过这两门课程的,他们已经领跑其他同学了。同时我们每学期都会给全体学生组织十多场卓越讲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各个领域中专家带来的精彩报告,享受这样一种双高协同带来的学习新高度。

第三:“个性化培养路径”: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我们在高一、高二、高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工作;高一有五大学科竞赛(我们学校就是南京市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基地校)-高二有针对高考各个学科的培优课程;高三有综评强基课程。因为这些培养举措,我们在高考和竞赛、“英才计划”,课题研究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例如去年我们在南京市教科所拔尖创新学生专项课题的评审中,南京市总共立项了20个学生课题,中华中学就立项了12个。

“用爱温暖人”体现在校园生活的点滴中

“我们的住校灵活选择,3-4人一间,有独立卫浴、空调,条件优越,并且费用一学期只需要350元。很多毕业生都特别怀念中华的宿舍和食堂;我们2011年搬迁到河西,经过十多年时间打造了最成熟的公办寄宿制品牌。两个校区的生活老师都是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并有多位老师还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我们的住校生管理既严格又很人性化,就拿家长们最头疼的手机问题来说,首先学校要求是零手机,不带手机到学校。但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备两台老人机,供家校联系,同时班上我们还设置了固定的手机管理员,所以在中华上学或住校,您的孩子就可以远离手机。”钱华介绍,学校在生活、环境及文化上也会更多为学生提供贴心服务——例如独立卫浴,宿舍加高的床围栏;教室里的辅助屏幕;冬天宿舍里女生的吹风机等等。

中华一直倡导全面发展,鼓励同学们积极运动。在高一高二年级全面推进“活力校园”课程,除了正常的体育课体锻课以外,每周还安排两节课连堂,专门用来给大家“玩”。学生自主组建社团并自由选择社团,类型丰富多样,涵盖学科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共计105个社团。运动水平较高的学生由教练选拔进入俱乐部,接受专业教练的指导。即使到了最紧张的高三,中华中学依然会给学生每天安排一节体锻课给他们运动舒缓压力。

“不止于此,每天傍晚甚至晚自习课间,你都能在操场上随处可见同学们运动的身影。正是学校提供的运动氛围和对兴趣爱好的培养,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充满活力和韧性,勇于面对各种挑战。”钱华表示,“我们有这样一个观念,教育人的爱,它其实不是简单的浅层次的陪伴,而是深度的钻研,是对自己的事业高度负责,勇于担当。所以在中华我们认为对学生最高的爱,就是把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做到极致。”

其实,教育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例如新高考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逼着’所有的老师,哪怕你现在高三的老师,你也要去研究一个本学科内的课题,这就是我们学校独特的网格教研。每一位教师都是网格教研的格主,之所以去研究,其实就是为了让老师的研究更加精深一点,更早的去适应新高考,而让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更加高效一点,也驱动我们用智慧为学生构建更好的明天。”钱华告诉记者,这两年,中华中学的老师们研究“跨学科”、研究“AI”,开发了三十多个课例,他们对于教学的这种专注,既是业务上的精进和钻研,也是一种责任、担当。

“还有从高一到高二、高三学生的学农、研学、励志活动,都是基于学生自身需求、发展特点的角度去考虑,我们希望教育是丰富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学生在中华可以更加自由、灵动地发展。” 钱华说。

中华中学有哪些班型?两校区一样吗?

据钱华介绍,中华中学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设置的主要班型是卓越班、华星班、基地班、实验班等班型。卓越班的特色是自主、卓越。目标南大及以上C9院校,名师引领、追求卓越、特长突出、突破自我。卓越班也会和南京大学合作办学,在学科拓展资源共享、升学指导等方面融通培养。卓越班基本全员录取C9、985院校。

华星班的特色是传承学校办学优势的班型,特色是全面、优化。目标985院校,名师引领、挖掘潜能、优化过程、全面发展。华星班会和如皋中学联合教学,在备课、授课、测评等环节密切交流,历年基本全员录取985、211院校。

基地班和实验班主要是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班型,特色是均衡、高效。目标211、双一流院校,强化双基、注重方法、抓实平衡、提高效率。可以看到每一类同学到了中华中学都有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量身打造班型。

各种班型将主要依据同学们的中考成绩择优录取。同时中华中学会不断给同学们打造努力进步的平台,例如八月份的升班考试,高一下分科时,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进入到更高层次的班型。

新形势下,志愿填报有哪些建议?

今年,中华中学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为1220人,其中兴隆校区610人,雨花校区也是610人。“两校区招生人数完全相等,充分体现了我们的两校区一体化管理。考虑今年初中毕业生有所增加、各大头部高中继续扩招等因素,今年我们两校区的录取位次在去年的基础上肯定都会有较大下探。我们的两个校区近几年分差都在6、7分左右,我们预测今年还是差不多,应该说这个分差是非常适合两校区联合填报的。所以对于钟情于中华中学的考生们,中考分数如果位次在兴隆线上下,那就可以A兴隆B雨花,位次稍微低一点的也可以直接A雨花进行填报。”钱华表示,无论有什么新的情况,建议各位家长都可以为孩子选择一所吃得好、住的好、学的好、玩的好、发展好的学校,因为高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还是非常辛苦的,而中华中学就是这样一所五好学校。

钱华建议:“根据目前我们对家长填报意向的统计结果来看,兴隆校区欢迎626分及以上的同学前来咨询填报;雨花校区欢迎620分及以上的同学前来咨询填报。”

 

总策划 张琳

统筹 唐澄 李艳玲

文字  葛灵丹

主持人 宗祺

导播 王昊晨

摄影 王瑞枫

摄像 赵宇 余勤雍

视觉设计 王言予

标签:
责编:王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