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是人生重要一环,7月8日南京市2025年中考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将正式开启。值此节点,7月7日上午,南京市金陵中学副校长邢启华走进由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平台联合推出的“2025乘风破浪任你行 中招专家面对面”直播间,为考生和家长详解2025年招生计划、最新政策和办学亮点。

金中今年计划招生1070人,两校区共增加100人
对于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招生计划,南京市金陵中学今年的计划招生1070人,与去年相比,新街口和江心洲两个校区总共增加100人。
其中,新街口校区的招生计划是520人,比去年增加20人;江心洲校区的招生计划是550人,比去年增加了80人,招生规模均有较大提升。
“因此我们预测今年江心洲校区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会有降幅,希望大家能抓住这个进入金陵中学、享受金中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踊跃报考江心洲校区。”邢启华表示。
不过她也提醒考生和家长,志愿填报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不能一填了之,“7月5日下午知道分数以后大家及时登录招生系统,可以第一时间将分数告知学校,我们会根据收集到的分数和报考意愿给出预估,数据一般都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跟学校保持密切联系。”
推出全新班型“行健班”,聚焦高校强基计划定制课程
今年中招,金陵中学班型设置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原有班型的基础上推出了“行健班”。
据介绍,“行健班”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精神内核,聚焦高校强基计划,定制化课程,联合师资。
“围绕行健班的课程设置,其实我们已经进行5-6轮深度研讨,也经过了多位教育界顶级专家的论证。有些课程已经在今年的高三年级进行了试点,学生反馈非常好。”邢启华表示,今年高考金中高分段取得突破,包括高校强基、综评考试成绩突出,都与相关课程的介入密不可分。
就选拔标准而言,中考裸分位次在南京市前1080名的学生将直接编入“行健班”;位次在1080名以后的考生,将通过升班考试与中考分数按一定比例选拔产生。而以往,班型确定则是按升班考试成绩和中考成绩各占50%产生。
值得关注的是,“行健班”的课程从高一开始就有三年的完整规划:不仅有毕业于清北名校的一流师资,还聘请葛军、祝世宁等大咖专家担任导师,并借鉴人大附中、杭州二中等国内顶级高中的成功经验,为每位金中学子打造专属的成长通道。

“双高”赋能,不断链接社会师资壮大办学力量
所谓“双高”合作,即通过打通高中和高校的人才培养路径,形成连贯式培养,减少青少年在中学与大学学习成长的割裂感。“双高”赋能就是让青少年提前感知大学的学术氛围,为自己的人生提前做规划。
金陵中学的“双高”合作起步非常早,2010年便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分别合作,成立了“南大-金中准博士培养站”和“东大-金中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
“其实,金陵中学与南京大学同宗同源,新街口校区与南大广州路校区仅隔着一条广州路,学生到南大进行科研活动非常方便。”邢启华介绍,2020年金中增挂南京大学金陵中学校牌,两校间的合作进一步深化。2021年,南大“零年级计划”走进南京市金陵中学,完成全部先修课程并通过考核的学生,经高考被南大录取后,将获得南大先修课程学分互认系统的1个选修课程学分。
金陵中学与东南大学不仅联手推出“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还共同开办了“吴健雄班”:由东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金中校友顾青瑶担任专职班主任,东南大学副校长、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金石出任“吴健雄班”名誉班主任,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院长、金中校友游雨蒙任专任教师。
不止南大和东大,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8所高校都在金中开设社团或选修课,越来越多校外专家、学者,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进入金陵中学教学资源池。
137年办学走出35名院士,“一校两区”比翼双飞
近年来,金陵中学在教学育人上取得的成绩与学校深厚的底蕴和不断向新生长的态势密切相关。
“金陵中学创办于1888年,137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过很多的荣誉,既是首批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也是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此外还有诸多荣誉称号。”邢启华如数家珍,自建校以来,金陵中学总共培养了7万多名毕业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中国驻柬埔寨大使汪文斌等都是金中校友。此外,还从金中校园走出了35名中外院士、五大学科国际奥赛奖牌获得者6人,来自校友的激励,已成为指引金中学生奋起前行的“灯塔”。今年金中高三毕业生的成绩非常亮眼,高分段人数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学校现有新街口、江心洲两个校区。新街口校区钟楼嵯峨、闹中取静;金中江心洲校区2023年9月启用,配备了江苏省规格最高的中学千人大礼堂、音乐厅,并有高标准学科实验室74间……这些,统统为百卅老校“一校两址、一体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目前,金陵中学两校区实行一体化管理:一套领导班子、一支师资队伍、统一班型配置。两个校区的课程设置相同,课程资源共享。
至于家长和考生非常关注的江心洲通勤问题,邢启华介绍,学校专门定制了公交线路,设置龙江、雨山路(江北)、赛虹桥三条线,后续还会根据需求进一步增开线路,为家长免去后顾之忧,让江心洲校区成为潜心读书的绝佳胜地。
总策划 张琳
统筹 唐澄 李艳玲
文字 李睿哲
主持人 宗祺
导播 王昊晨
摄影 王瑞枫
摄像 赵宇 余勤雍
视觉设计 王言予